通篇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文学 > 三国之银狐 > 第一百六十一章 虎狐之才

第一百六十一章 虎狐之才

  第一百六十一章 虎狐之才 (第2/2页)
  
  当下曹军也不再继续准备坑杀俘虏,而是在曹操的命令下,分兵各行各事。
  
  曹操自己领步骑一万余人先南下回许都,又让夏侯惇为主将,于禁为副将在官渡统率剩余的曹军。
  
  这些人将会负责驱赶袁军回北方,同时会把缴获的袁军辎重、武器装备、军用器械等非粮草类的所有物资押运回许都。
  
  之所以不选择像第一次沈晨来许都那样,只以骑兵星夜南下,是因为尉氏和鄢陵沦陷了。
  
  他在官渡的前线物资已经很少,负担不起马匹**细饲料,尉氏和鄢陵沦陷之后,曹操又没办法在沿线补充。
  
  历史上他的虎豹骑确实有疾驰一天一夜三百里追赶刘备的记录,可虎豹骑的后勤补给都是极为充足的,一人双马还携带大量豆类等精细饲料才保证马匹体力。
  
  因此现在在连自己军队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曹操基本上就只能保证马匹每天正常吃草的饮食,不可能还有大豆给马匹,自然无法长途奔袭。
  
  而就在曹操于十月二十八日正式启程南下的时候,此刻许都,荀彧同样感觉头痛。
  
  尚书令府邸内,陈群看着荀彧鬓角的白发与黑发交织,又比昨日多了许多,便有些心疼地说道:“令君,还请珍重身体。”
  
  荀彧这几日来通宵达旦地奔波,又是借私兵,又是借粮草,平抑物价,防止恐慌,每日睡觉的时间很短暂。
  
  他今天甚至都没有像往日焚香,而是在听了陈群的话之后,问他道:“城中百姓并未知晓吧。”
  
  “未曾,也没有百姓逃离。”
  
  陈群说道:“只是那些世家大族,暗地里却是不断串联,每日时常集会,恐有不轨之意。”
  
  “不用管他们。”
  
  荀彧闭着眼睛,揉搓着太阳穴,轻声道:“曹公不日就会南下了,他们翻不起什么风浪。”
  
  他虽然想封锁消息,但想要把这么大的事情完全隔绝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尽量压低影响,以免造成百姓恐慌。
  
  现在许都能有这样的景象很不容易,他不可能将一手打造的安全局势变成一片混乱。
  
  但勉强能瞒得住底层百姓,却瞒不住那些世家豪强。
  
  只是曹操在官渡大胜的消息,让这些人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事实上即便是袁绍最强盛的时候,这些世家豪强也没有在许都发动叛乱。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颍川世家豪强支持曹操,外地世家豪强则缺少私兵,在许都没有实际兵力。
  
  还有袁术被曹操屡次打败,杨彪被曹操下狱拷打之类的多方面原因。
  
  天下两大最顶尖世家,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袁术被曹操摁着打,杨彪刚到许都就被曹操拿来立威下狱拷打。
  
  连袁术和杨彪曹操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别人。
  
  且曹操杀性和残暴程度都非常高,各世家名门非常恐惧,这个时候就更加不敢叛乱。
  
  “嗯。”
  
  陈群微微点头道:“现在许都守卫空虚,我就怕在曹公南下之前,沈晨和皇叔会进攻许都。”
  
  荀彧说道:“毋庸担心,我已经让人把太仓的存粮全都运到了皇宫内,只要许都的存粮没有被毁坏,一切就都还有望。”
  
  “报!”
  
  就在这时,斥候忽然冲进厅内,高声道:“关羽刘备军刚刚拔营,不知道其去向。”
  
  “再探!”
  
  荀彧立即说道。
  
  过了约一个时辰,斥候再回来道:“报,关羽刘备军同往只乐乡方向去了。”
  
  只乐乡?
  
  荀彧脸色大变,那是许都城东的方向。
  
  当时许都内城为皇宫,外城则一圈一圈扩展,但主要扩展方向为西面。
  
  所以许都东南北三面的外城会相对薄弱,其中又以东城离皇宫最近,只有一条街的距离,就能到皇宫东城门。
  
  最重要的是,当时皇宫布局是有将近的,皇宫仓库的位置,一般就是在东北角,就跟洛阳太仓的位置是在东北角一样,因为当时洛阳东城粮市离得近,方便储存运输。
  
  而许都皇宫的布局就多是按照洛阳皇宫的布局进行缩小修建,如果刘备沈晨联军杀到了东城,就极有可能威胁到许都存粮,到时候曹操势力就真的危险了。
  
  “立即命令夏侯渊和曹洪回防许都,再派人把皇宫内的存粮搬运至承光殿、永始台。”
  
  荀彧毫不犹豫地下达指令,同时沉吟片刻,又说道:“再传书给李通,让他袭击舞阳昆阳,以围魏救赵。”
  
  “唯。”
  
  今日当值的尚书令史们便立即去分散传达指令。
  
  等他们离去之后。
  
  荀彧这才目光忧愁的看向远方,轻声道:“沈晨真有虎狐之才呀,可惜不能为曹公所用。”
  
  好消息,7号到8号我将两天爆更4万,我将化身码字机器,拼命写。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