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文学 > 华娱之从1996开始 > 第一百零二章 大红的曾梨和再置业

第一百零二章 大红的曾梨和再置业

  第一百零二章 大红的曾梨和再置业 (第1/2页)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刘周一家人是在京城度过的。
  
  不过刚过完大年初一,年初二这天,刘周的老爸老妈和爷爷就回了羊城。
  
  亲戚朋友都在羊城,年后的走亲访友,是老一辈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最后只剩下刘周和曾梨留在京城过着二人世界。
  
  看到这刘周不由想到,老爸老妈他们不会是故意不想打扰自己二人的吧。
  
  不过第一次和曾梨共度春节,还是蛮不错的。
  
  在送爸妈他们上飞机之后,刘周一边翻看着报纸一边对正在摆放干果盘的曾梨笑着说道:
  
  “梨子,这下你更红了,新闻媒体都在夸你春晚的节目非常好。”
  
  在后世,大年初的娱乐版面,春晚的整体竞争已经比不上春节档。
  
  很多人宁愿去看春节档电影票房新闻和口碑回馈,也懒得去搭理春晚的余波,即便去看,也是奔着吐槽嘲讽的想法。
  
  但现在春节档还没有形成,春晚还是全国人民的联欢。
  
  每年春节前后的娱乐版新闻,几乎全部被春晚后续屠版。
  
  《牛群的最后一届春晚,送牛县长走马上任!》
  
  《天王黎明首登春晚,渔夫帽阔腿裤引领时代潮流!》
  
  《一首赤伶,曾梨演绎家国情怀!》
  
  《弯弯天后张慧妹在春晚倾情献唱!》
  
  《中戏96双姝,曾梨张子怡闪耀春晚舞台!》
  
  ……
  
  千禧龙年的春晚,流量担当毫无疑问是第一次上春晚的黎明。
  
  黎天王的唱跳,是春晚所有节目中收视第一,他的着装更是在内地刮起了一股时尚风潮。
  
  可能说的有点难听,在那个时候,内地的观众看着黎天王,真有点乡下人看城里人的感觉。
  
  这一届春晚除了黎明,讨论最多的就是曾梨了。
  
  不仅普通观众讨论,她的这首歌在乐坛也如投下了一颗巨石,泛起了阵阵水花。
  
  内地乐坛大佬,同样参加了春晚的刘唤在第二天接受采访时表示:
  
  “曾梨这首歌开创了音乐新的流派!”
  
  这首歌的歌词、作曲、唱法,两岸三地音乐人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被他们拿来仔细研究。
  
  甚至因此,刘周作为作词人也在春晚铺天盖地的的新闻下拿下了一小部分版面。
  
  这些音乐人可能怎么都没想到,搅动他们心神,在音乐上创新的人居然是跨界而来的。
  
  对在乐坛造成的影响刘周一点不关心,让他高兴的是,曾梨这次真的是在国内大规模出圈了。
  
  以前曾梨也很红,但是可能只是在关注电影关注文艺圈的群体中很有知名度。
  
  但是现在,她也像赵老板那样冲破了各个圈层,让国内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她。
  
  只能说此时春晚的影响力恐怖如斯!
  
  不过人红是非多,以《新京报》为首的一些媒体又开始报道曾梨和刘周谈恋爱的新闻,甚至热度还很高。
  
  这弄得刘周对其咬牙切齿但是却无可奈何,早知道像曹天王那样多弄几个绯闻女友,现在扔几个新闻出去也能把水搅浑。
  
  除了曾梨,张子怡也参加了今年的春晚,而且还是开场。
  
  但是这次的春晚舞台对她人气的加成远没有曾梨那么大,甚至讨论度也比较低。
  
  尽管如此,曾梨和张子怡刚毕业就双双参加春晚,还是让中戏在业内名声大噪。
  
  随着中戏和北影96级表演系的学生都开始崭露头角,不可避免地会被人拿出来比较,就算是两所高校自己也会暗暗较劲。
  
  之前北影出了一个赵老板,盖压整个96级,但是现在随着曾梨和张子怡的爆火,中戏可以说已经压过北影一头了。
  
  这次春晚除了黎天王和曾梨掀起巨大热度以外,同时也是赵本杉的封王时刻。
  
  随着陈沛斯的正式离开和赵丽蓉老师的去世,赵本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春晚小品类的扛把子。
  
  今后赵本杉的小品都将是每年春晚最大的看点。
  
  此时大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也没有众多的游戏或者某音可以打发时间,所以春晚的热度持续的时间很久。
  
  直到过完元宵节,学校开学了,这份热度才慢慢降下来。
  
  这段时间,刘周和曾梨两人也不太敢出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
  
  但是尽管如此,刘周在一次外出的时候看见灯草胡同口有几个一看就是记者狗仔的人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这个住处不是很保密了。
  
  说起来自己这个小院这么久没被发现也算是非常难得。
  
  此时的内地记者还很少狗仔,不像香江那边那样无孔不入。
  
  不过此时香江那边的风气已经渐渐传入内地,这样的狗仔将越来越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